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_2023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

       很高兴能够参与这个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问题集合的解答工作。我将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为每个问题提供准确而有用的回答,并尽量满足大家的需求。

1.2023百人会: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全面市场化面临新挑战

2.能源汽车前十名品牌

3.这6部自主/合资新能源车,带起重庆车展节奏

4.新能源汽车国产占有率

5.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

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_2023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

2023百人会: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全面市场化面临新挑战

       3月31日至4月2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在北京召开。本届论坛以“推进中国汽车产业现代化”为主题,围绕全球汽车产业发展形势、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路径、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战略、动力电池等核心产业链供应链发展趋势、新一代汽车消费变革趋势、汽车与能源协同发展策略等诸多热门话题展开深度研讨。

       近年来,在实现碳中和的共同愿景下,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最大市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持续增长,2022年,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536.5万辆,同比增长81.6%;插电式混动汽车销量151.8万辆,同比增长1.5倍。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2022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达到25.6%。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日益增强,预示着新能源汽车进入市场化发展新阶段。同时,挑战也随之而来。在本届论坛上,主管部门、行业专家等也对此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为新能源产业未来发展带来新思路。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全面市场化拓展期,但仍存在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现象。与高速增长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相比,充换电、加氢网络、车路协同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相对滞后,产业发展遇到瓶颈,存在基础资源价格偏高、供应链不畅以及一些技术制约问题。此外,商用车进展缓慢,2022年,新能源商用车渗透率仅为10.2%。

       万钢认为,中国汽车产业正在迈向现代化新征程,进入电动化、智能化、低碳化全面升级的新阶段,我国亟需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跨部门协同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实现创新引领和高质量发展。

       对此,科学技术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相里斌提出具体的路径。他表示,科技部将系统谋划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科技创新的总体战略布局,把技术创新突破与市场规模效应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推动跨部门、跨行业、多主体协同创新。在技术方面,促进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制造、氢能、储能与智能电网、第三代半导体、智能交通等技术的融合创新。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强能力,持续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投入,加大对全固态电池、新型电子电气架构等重大科技前沿的支持力度,加强操作系统、基础工具链等底层核心技术攻关。同时打造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激励,注重培养使用战略领军人才,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担重任。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也提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与相关部门一道加强统筹、综合施策,筑牢发展基础,深化开放合作,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对于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等接续优惠政策,他表示,将及早研究明确,试行研究出台促进汽车消费的相关政策,指导地方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保障汽车产业稳定运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预计,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会达到1700万辆左右,到2030年市场占有率会突破90%。他指出,从目前发展阶段来看,新能源汽车的新增效应比替代效应要大,但是随着电池技术的突破和下一步配套体系的完善,替代效应会逐渐突显出来,并且不断增强。

       虽然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提升,但王青也指出,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还面临芯片、金属矿产、回收体系以及充电补能等方面的结构性矛盾。在战略金属矿产方面,面对钴、镍的储产比快速下降、供求的压力增长,王青建议开源节流,发挥民营企业或者民营企业主体在开拓国际权益矿或者海外市场的作用;同时依靠市场体系解决市场波动和供求问题。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认为,中国全面电动化转型仍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从近中期看,现在正处在整个电动车价格偏高,电池成本也偏高,补贴又在下降或停止的阶段。5至10年内插电混动和增程电动在整个新能源汽车中的占比会有所提升,从去年的22%提升到30%-40%是可能的。从中长期看,电池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空间很大,电池购置和使用的综合成本还会持续下降,纯电动的优势会越来越明显。2030年后,插电混动和增程电动会逐步降低。

       随着双智试点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刘李峰指出,当前双智试点建设在四个方面取得一定成绩。首先,城市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据悉,16个试点城市已在2000多个重点路口布设了视觉雷达等感知设施和车城交互设施,布局了24万台5G基站。第二,多地积极探索适应不同环境的应用场景。据刘李峰介绍,双智试点城市现已投放1700辆L4级自动驾驶车辆,累计测试里程达2730万公里,累计服务380万人次。第三,城市智能化管理手段不断丰富。近年来,各试点城市通过建设车城网平台,汇集车、路、城海量动静态信息数据,以数字化手段加强了对基础设施、城市交通、公共服务、防灾应急的监管,丰富城市管理手段。第四,法规标准方面不断取得突破。随着各地实践不断深入,相关标准、法规不断出台,填补了双智建设标准化的空白。

       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司长岑晏青表示,双智协同发展已经从此前的技术发展到当下注重应用落地阶段,要依托真实场景实现真实成效,让人民群众有真实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为此,要以真实的应用场景为牵引,切实解决“技术供给方一厢情愿、用户不买账”的问题,只有让用户认可,产业才能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兼首席专家张永伟也指出,下一步双智建设需要以“车、路、城”三位一体的协同方案为核心,实现双智3.0建设。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讯网官号,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能源汽车前十名品牌

       聚光灯下的“新能源汽车”,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能算“新”。

       早在全球第一辆汽油车诞生之前,1830年代,苏格兰人就发明了电动车。即使到了1900年,美国道路上行驶的电动车数量也几乎是汽油车的两倍。

       电动车真正被冠之以“新”,也就是这几年的事。今年1-4月,国内新能源车产销分别完成229.1万辆和222.2万辆,同比均增长42.8%,市场占有率达到27%。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增幅依然强劲,但同比过去两年已经大幅慢了下来。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57.8%,去年这个数字为93.4%。

       这和人们印象中的持续井喷有些出入,实际上,随着用户消费观念日趋成熟,新能源车增幅正在回落至一个合理的区间。不是为了新能源而新能源,油电切换的时代背景下,节奏比一股脑的速度更重要。

       燃油车仍有巨大需求空间

       尽管汽车销量仍在增长,但从年初至今,市场上充斥着更多的不确定感。价格战动荡之突兀,强弱分化之剧烈,都远超预期。

       方向乱了,未来就更加模糊。特别是关于油、电之争,已经到了割裂的程度。唯电动车论、禁燃油车论甚嚣尘上。相当程度上,车市陷入了非油即电、似是而非的二元对立思维。

       在笔者看来,油车也好,电车也好,问题的本质都是用户选择。

       无论供给端还是需求端,在中国这个广袤的大市场,燃油车都还有存在发展的相当必要性。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预期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力争经过15年持续努力,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

       很显然,市场的发展远超政策制定者预期,但电车发展快,并不意味着短时间内就能够全面取代油车。可预见的未来,电车具备部分替代油车的实力,但并不是完全取代。未来相当时间内,油电并存仍将是车市运行主旋律。

       有必要考虑以下三层因素:

       首先是用户多元需要,道路造就汽车。

       中国领土纵深广袤,消费层级多元多样。从北纬18度的海南三亚到北纬53度的黑龙江漠河,陆地横跨5000公里,基于电车物理特征,根本不可能在极寒天气下保证续航。

       或许也可以这样理解,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相对于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落差、房价落差有多大,汽车消费的需求差异就有多大。对相当部分地域使用者来说,油车将始终是刚需。

       其次,新能源车增长很快,但电车有天花板。

       中汽协预计,今年我国新能源预计销量有望超过900万辆,但未来不可能无限扩张。基于中国多元消费需求,电车与油车很有可能达到60:40的平衡。今年初,中科院院士欧阳明高提出,2025年将出现动力电池产能周期性过剩现象。

       第三,基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产业链安全性考虑。

       一方面,对于大多数车企而言,除特斯拉以外,普遍并未实现盈利。无论是资本圈钱造车,还是赔本赚吆喝卖车,当下的新能源车模式显然不可持续;另一方面,国内拥有超过4000万辆的庞大燃油车产能,以及更加多元的供应链体系。无论是基于产业链健康还是产业工人安危角度考虑,都不适宜快速清退燃油车。

       更不用说,如果做不到全生命周期节能减排,车辆使用过程中不是绿电补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意义将会大打折扣。而基于中国独特的以煤电占绝对主导的能源供给形势来看,如何用可持续的方式提供绿电,又是一个大命题。

       在确定性中扫除不确定

       不管出于何种目的,大声鼓噪“禁油车、促电车”的观点,不过是似是而非的伪命题。

       油车也好电车也好,二者之间的关系绝不是非此即彼,更多是一种能源上的互补,而不是升级。

       实际上,经过数百年的沉淀,燃油车无论产品技术还是体量规模都相对成熟,正在达到技术的顶峰,可以说是集百年之大成,更有与之对应的大市场。从未来五年乃至十年的发展趋势来看,中国车市将继续呈现燃油和电动共存共生的发展状态,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当然,传统燃油车面对来自未来的挤压效应,也亟需技术升级和转型。

       从油到电渐进性升级的路上,国内最大的油车企业,一汽-大众做出了有益的表率。

       那就是守正出奇——在确定性上继续积累、不断精进;在不确定性上坚守底线、用实践去充分验证。

       今年前4个月,新能源车市占率达到27%,但硬币的另一面意味着:73%的消费者仍然选择了油车,全年意味着将近1500万辆的乘用车大市场。无论是市场角度还是本着对消费者负责的角度,都有必要将油车市场稳定住、服务好。

       这与一汽-大众的策略不谋而合。在燃油车领域,大众品牌对内燃机技术的投资将在2025年达到顶峰。这个过程中,将通过小排量发动机、混动及新能源的技术布局,积极推进技术迭代焕新。

       前不久推出的全新探歌,以及全新探岳上搭载的1.5T Evo2发动机,正是德国大众小排量发动机的最新力作。油耗上,发动机的经济运行区域扩大80%,增加八成低油耗用车场景,城市拥堵路况下依然很省油,百公里油耗较1.4T发动机再降低0.35升。动力上,配备保时捷同款“可自动换挡”涡轮增压器,涡轮响应速度提升50%,低速时自动切换为高挡位,转速更快。

       在一汽-大众看来,燃油引擎的性能,无论在热效率还是节能方面,远未被挖掘殆尽。这绝不是空话,过去几年里通过对燃油发动机改进升级、精益求精,一汽-大众的“双碳”之旅已取得显著成效。

       2022年,一汽-大众平均燃料消耗量积分,累计为-10.35万分。相比之下,2021年这个数据是-56.77万分。更前一年,这个数字达到-132万分之巨。

       从更加直接的新能源积分情况来看,2022年一汽-大众累计新能源积分为16.06万分,相比上一年的-1.37万分首次实现由负转正。

       很显然,评价一个企业碳中和达成状况,绝不能仅仅从电动车一个维度出发。面对新格局下的燃油车市场,一汽-大众坚定用户导向,选择了“坚守式”创新——针对70%用户需求的高能低耗燃油车,在过去内燃机成功基础上挖潜增效,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最终在不确定的未来中夯实更多可以掌控的确定。

       在旁观人士看来,这才是负责任“碳中和”举措的务实与担当。

       油电双驱才能行稳致远

       倘若说持续精进的高效燃油发动机是一汽-大众手中的一张王牌,随着电动化战略不断深入,纯电动系列的ID. 家族正成为品牌的另一张王牌。

       去年底,就在首款产品上市仅仅20个月之后,一汽-大众ID. CROZZ家族累计销售达到了10万台。这个成绩在所有纯电汽车品牌之中都是最快的。总销量突破10万辆,也意味着一汽-大众的电动化转型已迈出了关键一步。

       这只是刚刚开始。一汽-大众正着力赋予ID. 家族更多高级感,备受期待的ID.7 VIZZION 或将完成这个使命。“以最新的ID.7 VIZZION为起点,我们正在将我们的电动车型扩展到更高等级的市场中”

       在笔者看来,ID.7 VIZZION让人明显感受到,大众对于用户的场景化需求进行了深入思考,给出了更具说服力的电动化解决方案。“如何造电动车,如何造好大众电动车”,大众就这个问题有了更多心得。

       精髓就在于:把过去内燃机的成功经验带到新能源领域,以“油电双驱”的模式,实现协同发展。一方面,持续深耕燃油车技术研发,在确定性上继续积累、不断精进,另一方面,在不确定的新能源赛道,围绕电动化创新转型、高端向上突破、数智化转型三大维度深耕细作,用实践去验证新能源汽车的价值。

       前不久,一汽-大众佛山分公司新能源汽车跃阶发展项目签约,一汽-大众总经理表示,将要把一汽-大众佛山工厂打造成“全过程数智化?高质量?新能源”的样板基地。

       在我们看来,唯有全过程数字化的工厂,才能打造出真正数字化的产品;唯有生产源头的绿色节能,才是真正的碳中和。

       想明白了为什么生产,捋清楚了各个环节的绿链,这样的新能源汽车,相对才有更多“新”意。

这6部自主/合资新能源车,带起重庆车展节奏

       能源汽车前十名品牌是比亚迪汽车、上汽通用五菱、特斯拉、长城欧拉、广汽埃安、上汽乘用车、小鹏汽车、奇瑞汽车、蔚来汽车、理想汽车。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54.5万辆和352.1万辆,同比均增长1.6倍,市场占有率达13.4%。2021年新能源汽车成为汽车行业最大亮点,连续7年销量稳居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由政策驱动,全面转向市场需求拉动的新阶段,呈现出市场规模、发展质量双提升的大好局面。

纯电动汽车

       新能源汽车在近几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汽车行业的市场占比也稳步攀升。这样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竞争加剧,已经趋于白热化。实际上新能源汽车竞争加剧,普通消费者是受益的,消费者可以享受到真金白银的实惠,对于行业来说,则促进了行业的良性竞争和发展。

       短时间内,新能源电动汽车前十名品牌位次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但随着集度等新造车玩家的量产交付,相信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一定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从目前集度等发布的ROBO-01来看,是有希望打破最短时间内销量过万乃至过十万的记录的。

新能源汽车国产占有率

       随着油价高企和政策推进,新能源市场规模逐渐扩大,新能源汽车继续呈高增长态势。根据最新数据,5月中国市场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92.6万辆和186.2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6.6万辆和44.7万辆,同比均增长1.1倍,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达到24%(乘用车为26.3%)。在即将举办的2022重庆车展上,针对新能源汽车品牌,主办方设立了2万平米新能源汽车专馆,超40个新能源品牌、逾300款车型将集中亮相。

       与多年来始终在燃油车底盘、发动机、变速箱“三大件”等传统核心技术领域苦苦追赶不同,在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方面,中国车企已位居世界前列,不少车型成为新能源时代备受瞩目的热点所在。当然,像大众这样的全球头部车企,现在也开始在新能源车版图不断推陈出新。

·比亚迪海豹

       比亚迪海豹此前在大港湾车展上第一次面对公众亮相的场景,可以用“人山人海”来形容,可见其人气之高。

       这辆新车基于比亚迪e平台3.0打造,使用了比亚迪技术核心——CTB(Cell to Body),这也是该技术在国内的率先应用。此外,比亚迪以蜂窝铝板结构为灵感,系统能量密度再次提升10%,加上电池包冷媒直冷直热技术,以及标配宽温域高效热泵空调,在海豹上搭载的磷酸铁锂电池能实现最高700km的续航里程。

       除了CTB带来的高安全性和长续航之外,海豹还应用了比亚迪首创的高电压电驱升压充电方案,实现最大110kW/ 150kW的充电功率——真正做到“充电15分钟行驶300km”,从补能方面完善了海豹用户的用车场景。

·长安Lumin糯玉米

       目前长安全新纯电小车Lumin刚刚上市,售价4.89-6.39万元。新车整体看起来可爱、简约,并有七种车身颜色可选,非常讨喜。续航方面,Lumin提供155公里、210公里、301公里3种版本可选。同时新车全系标配了NBooster智能制动系统,可提供能量回收功能。

       总的来看,LUMIN糯玉米有着可爱的外观,合适的续航里程,与五菱宏光MINIEV同为5万元以内入门代步车。那么两车相比,你会选谁呢?

·广汽埃安AION LX Plus

       广汽埃安AION S Plus于今年年初上市,其最大的亮点是拥有1008km纯电续航里程。

       外观上没有使用时下流行的运动设计,而是采用了大气、简洁的设计风格,兼顾了家用及商用。车内,AION S Plus应用大面积软质材料包裹,搭配镀铬及钢琴烤漆饰板,并取消了大部分物理按键,整体风格非常简洁。智能与安全配置方面,其搭载了35颗顶级智能驾驶硬件,配合高算力智能驾驶计算平台,让AION LX Plus可在高速、市区实现NDA智能领航辅助驾驶功能。

       动力方面,AION S Plus提供两种动力输出,70版本最大功率150kW、80版本最大功率160kW,最大扭矩则都是350Nm。

·极氪001

       极氪作为吉利旗下的高端电动品牌,首款车型极氪001之前曾因为订单太“爆”以至于暂停接单,但从近期的交付量来看,其正在逐渐稳定增长。具体来看:极氪001四月份订单突破万辆,五月份交付了超4300辆,交付量正在稳步提升。而极氪001出现在重庆车展的目的有两个:扩大影响力;继续收订单。

·睿蓝枫叶60S

       成立不足半年的睿蓝汽车,一直被视为换电市场的“黑马”,尤其在受疫情影响整个汽车市场低迷的状态下,睿蓝汽车仍呈现出了稳步上升的势头。数据显示,睿蓝汽车5月销量为4030辆;截止5月份,睿蓝汽车累计销量已达到12356辆。

       动力方面,睿蓝枫叶60S电动机总功率100kW,最大续航里程407km,最高车速130km/h。补能方面,相比快充和慢充,换电车在补能时间上有着绝对优势,其最快仅需60秒即可完成补能。此外,新车还具备30min直流快充。

       随着“人、车、站、云”一体化换电新生态不断完善,睿蓝汽车还将在技术、产品、销售渠道和服务上持续发力,为更多的消费者带来更好、更高效的换电出行新体验。

·大众ID.4 CROZZ 纯享版

       除了上述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型之外,日前上市的大众ID.4 CROZZ纯享限量版也颇具吸引力。新车综合补贴后售价为18.73万元,续航里程425km。

       外观方面,ID.4 CROZZ纯享版同样采用封闭式进气格栅、ID.系列标志性大灯组、隐藏式门把手、前包围下方的导风口呈贯穿式设计等,整车看起来十分精致。内饰也延用了现款车型的布局,呈现出简洁爽朗的视觉效果和用车体验。

       动力方面,ID.4 CROZZ纯享版搭载一台后置驱动电机,最大功率125kW,峰值扭矩310Nm。配备55.7kWh电池组,CLTC续航里程425km。

       总体来看,ID.4 CROZZ纯享版在外观和内饰上与现款车型保持一致,在配置方面也没有减配,结合它的售价来看,相当于变相降价了。而纯享版425km的最高续航里程,也能满足消费者的日常代步需求。

       文|王乙

       图|网络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驾仕派,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

       新能源汽车国产占有率是百分之44.4。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内部已经奠定了基本的竞争格局,头部效应凸显。比亚迪从传统车企发展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龙头企业,吉利、长城及广汽等传统车企极力追赶,市场份额持续提升,造车新势力蔚来及理想等致力于打造中高端车型,但面临特斯拉大降价的竞争压力。

新能源汽车的特点

       节约燃油能源。一般是用天然气、石油气、氢气、电力作为动力。减少废气排放,有效的保护环境。电动汽车不产生尾气,没有污染。氢能源汽车尾气是水,对环境没有污染。因为基本属于零排放,所以也在限号范围外。效率高。一般新能源汽车采用新技术,新结构,使它的效率更高。噪声低。

       2023年全球及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调研分析及发展趋势报告

       据调研机构恒州诚思(YH)研究统计,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约3788亿元,2018-2022年年复合增长率CAGR约为 %,预计未来将持续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到2029年市场规模将接近11370亿元,未来六年CAGR为16.8%。

       全球新能源汽车主要厂商有TOYOTA、Tesla、BYD等,全球前三大厂商共占有大约75%的市场份额。

       目前日本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超过70%的市场份额,之后是美国和中国市场,共占有超过20%的份额。

       本文调研和分析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核心内容如下:

       (1)全球市场总体规模,分别按销量和按收入进行了统计分析,历史数据2018-2022年,预测数据2023至2029年。

       (2)全球市场竞争格局,全球市场头部企业新能源汽车销量、收入、价格市场占有率及行业排名,数据2018-2022年。

       (3)中国市场竞争格局,中国市场头部企业新能源汽车销量、收入、价格市场占有率及行业排名,数据2018-2022年,包括国际企业及中国本土企业。

       (4)全球重点国家及地区新能源汽车需求结构。

       (5)全球新能源汽车核心生产地区及其产量、产能。

       (6)新能源汽车行业产业链上游、中游及下游分析。

       头部企业包括:

       TOYOTA

       Nissan

       Tesla

       Mitsubishi

       GM

       Ford

       BMW

       Renault

       Volvo

       Mercedes-Benz

       Volkswagen

       Honda

       FIAT

       BYD

       Chery

       ZOTYE

       Yutong

       BAIC

       King-long

       Zhong Tong

       Geely

       SAIC

       JAC

       按照不同产品类型,包括如下几个类别:

       HEV

       PHEV

       EV

       按照不同应用,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商用车辆

       客运车辆

       本文重点关注如下国家或地区:

       北美市场(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

       欧洲市场(德国、法国、英国、俄罗斯、意大利和欧洲其他国家)

       亚太市场(中国、日本、韩国、印度、东南亚和澳大利亚等)

       南美市场(巴西等)

       中东及非洲

       本文正文共11章,各章节主要内容如下:

       第1章:新能源汽车定义及分类、全球及中国市场规模(按销量和按收入计)、行业发展机遇、挑战、趋势及政策

       第2章:全球新能源汽车头部厂商,销量和收入市场占有率及排名,全球新能源汽车产地分布等。

       第3章:中国新能源汽车头部厂商,销量和收入市场占有率及排名

       第4章:全球新能源汽车产能、产量及主要生产地区规模

       第5章:产业链、上游、中游和下游分析

       第6章:全球不同产品类型新能源汽车销量、收入、价格及份额等

       第7章:全球不同应用新能源汽车销量、收入、价格及份额等

       第8章:全球主要地区/国家新能源汽车销量及销售额

       第9章:全球主要地区/国家新能源汽车需求结构

       第10章:全球新能源汽车头部厂商基本情况介绍,包括公司简介、新能源汽车产品型号、销量、收入、价格及最新动态等

       第11章:报告结论

       好了,今天我们就此结束对“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的讲解。希望您已经对这个主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